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霞[1]
机构地区:[1]安徽大学哲学系
出 处:《孔子研究》1999年第4期32-38,共7页Confucius Studies
摘 要:本文概述了易学诠释原则与方法的演变过程,指出易学诠释学问题肇始于先秦,其诠释原则与方法形成于汉晋、综合于唐、成熟于宋、存续于元明清。古代易学家提出的主要释易原则有整体取义、得意忘象、体神明理、推究本义、推类旁通及历史主义等原则;其所用释易方法在汉代偏于取象法,在魏晋重于取义法,在唐宋则是取象取义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从而标志着易学诠释学的基本成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23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