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鲁洪生[1]
机构地区:[1]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213-223,共11页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摘 要:本文认为,根据赋、比、兴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在那个广泛教诗、用诗的时代,赋、比、兴的本义不可能是《诗》的体裁或表现方法,而是用诗的方法。它不仅是对赋诗言志的用诗方法及其用诗全过程的总结概括,而且是当时言语引诗、著述引诗以至汉儒说诗所共同遵循的用诗方法。文章具体考辨了赋、比、兴的本义,考察了它所反映的思维特征。文章还提出,当时对用诗方法有诸多不同角度的解说,赋、比、兴只是其中的一种说法而已。它之所以被后人理解为《诗》的表现方法,其根本原因是当时写作诗文的表现方法和运用诗文的方法是相同的,具有思维方式上的一致性;其次是因为《毛传》运用用诗的方法去解说《诗》义,而不是从《诗》本身出发去总结它所运用的表现方法,但后人却从《毛诗》起开始了对《诗》表现方法的解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