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林永光[1]
机构地区:[1]烟台师范学院政治系
出 处:《学习与探索》1992年第1期34-39,33,共7页Study & Exploration
摘 要:孟子和荀子所谓的“性”,都是指人的先天禀赋性。但孟子的性善论强调的是人的先天禀赋性中道德理性的存在;而荀子的性恶说则着眼于对人的先天禀赋性中感官生理欲求、功利价值企望的分析与探讨,二者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由于孟、荀对人性透视的层次和角度不同,就导致了他们对道德中的个体和群体、个人和社会、寡欲与节欲、人的天然禀赋与社会后天环境关系的不同看法。孟、荀人性理论的不同,反映出战国中期发展到战国末期,士阶层社会主体意识的逐渐淡化和封建宗法观念、宗法制度的日益成熟和强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