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崔平[1]
机构地区:[1]河北省委党校哲学部
出 处:《江海学刊》2005年第1期5-13,共9页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摘 要:伦理学一向把现实道德规范作为自己的兴趣中心 ,急于扮演“道德技艺”角色而期望直接的具体实践效果。但面对无限特殊的生活世界 ,这在逻辑上就遇到普遍认识无法预先切中一切可能情况的困难 ,从而必然使这种伦理学遭到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解构。相反 ,在被这种实践的伦理学所遗忘的关于道德规范的纯粹理解领域 ,却有一个急切而重要的工作有待完成 ,即逆向揭示使道德意识———正是它生产道德规范并推动意志接受道德规范———成为可能的某种先天普遍条件 ,在其纯粹普遍的发生逻辑中理解道德本身 ,进而更有效地制定、更合理地对待某种道德规范。这就是一种批判的伦理学 ,但它以自己仅仅关注抽象道德意识的普遍形成形式这种纯粹性 ,严格区别于康德所做的实践能力批判 ,即揭示保证道德意志按照绝对命令行动的各种理念前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