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沙岚
出 处:《民防苑》2000年第4期26-27,共2页
摘 要:从盛夏直至初秋的高温时节,由于天气闷热,有些体质较差的儿童或女青年会出现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胸闷腹胀等症状,有的患者还会有持续的低热。待到秋凉时节,上述种种症状均会自然消失。中医称这种大多在儿童或少女身上发生的疾病为疰夏,又称湿阻。疰夏患者大多系素有脾胃薄弱而感受外邪,或饮食不当而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运,水湿内滞而成湿阻。中医理论认为,疰夏的根子在脾胃,关键是饮食,这与西医学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西医学的病理分析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症状,主要是因为高温闷热天气人体出汗多,容易使体内水分、氯化钠、维生素 C、B_1等水溶性维生素随着汗水过量流失,导致机体水盐代谢失调,体液的酸碱度和渗透压失衡。其中最关键的是盐分的流失。
关 键 词:饮食 水溶性维生素 食物中毒 高温季节 食欲不振 冷饮 倦怠乏力 脾胃 西医学 饮食卫生 膳食卫生 排汗 清补 湿阻
分 类 号:R151[医药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