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郝丹[1]
机构地区:[1]本刊记者
出 处:《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第11S期57-59,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摘 要:我国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发展至今二十余年,成绩和不足同在,经验与教训并存。如何保证下一步发展能够理性、健康和有序地进行?各个高校势必不能再闭门造车,埋头于技术路线或解决方案的摸索。我们需要从更高层面上总结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从各个方面做好全面、充分的准备,迎接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成熟期”的到来!作为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同时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理事长等职务,黄达武主任了解北京大学数字校园建设的全盘规划和实施细节,更亲身体验了我国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二十多年来的风雨历程。多年的实践和思索,使黄主任看到了我国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在“成长期”的成绩和不足。他认为,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进行到今天,取得了一定成果,已经到了需要一个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来衡量和推动高校信息化走向成熟的时候了。基于此,黄老师提出了衡量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否成熟的三大主要标志。“三大标志”的提出,体现了一种新的趋势:从对硬件设备、技术路线的关注,转向对整体建设质量和效益的关注。为此,《中国远程教育》杂志记者专门采访了黄达武主任,请他对此“三大标志”作一次深入的阐释。我们也希望借此引发出对数字校园建设的理念、思想、质量保证等等非技术因素更广泛、更深入的探讨。
关 键 词:高校 数字校园建设 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主任 黄达武 人物访谈 现代教育技术
分 类 号:G40-057[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G48[文化科学—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