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宗昱
出 处:《文史知识》2006年第12期4-13,共10页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摘 要:道教中的儒教成分并没有人提出过质疑.因为历史上的许多著名道士其儒学修养不在朝中文士之下。而且他们使用的文字和学术语言也多从儒家传来。我曾经在《道教的六天说》(收入《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一文里对道教和儒教关于肉食牺牲祭祀祖先的分歧做过讨论,2001年在香港天师道讨论会上提交的论文又对道教忌讳死人的仪式做了一些探索,两文都致力于了解道教和儒教的区别。在收集全真教材料的过程中,我看到这些年来,我们讨论全真教的儒家特征偏重在义理方面。我们是否还可以拓宽我们讨论的空间呢?现在我想从全真道士的丧葬记录人手,尝试考察他们生活方面的儒家特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