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江玲[1]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上海200062
出 处:《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02B期50-54,共5页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基础教育内涵性均衡发展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众所周知,学生与生俱来的为接受教育提供基础条件的身心特质在整体上是差小异微的。因此,在相同的环境中,学生接受教育的效果照理说不应有天壤之别。然而,走进当代学校,人们在班级授课制的轨道上却遇到了许多距离发展目标甚远,折射出教育的低效甚至无效的学生。于是,要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呼声日渐强烈,一些有责任感的学者和教师也在总结因材施教的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了让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育效率的探索,比如,理解教育中的自然分材教学的实践研究。该研究历经数年,甄别了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时的“形似”与“神似”的差异,探索了具有操作意义的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策略,初步创立了有着自己独特话语内容的教学理论。翻本文仅从伦理的视角,探讨自然分材教学的基本内容。
关 键 词:教学理论 伦理分析 全体学生 接受教育 班级授课制 因材施教 教育效率 实践研究
分 类 号:G420[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