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美学与诗歌教学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方生俊 

机构地区:[1]安徽祁门二中

出  处:《学语文》2008年第2期29-29,共1页

摘  要:诗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性,决定了再高明的翻译也很难恰当地表达原作者的金声玉韵、兰心惠质。这是因为诗歌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透彻灵珑、不可凑泊”的妙处。它具有言外之意、味外之味和韵外之致的艺术境界,是作者在特定情境下触发灵感的产物,有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意境,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僧敲月下门”的“敲”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关 键 词:诗歌教学 模糊美学 韵外之致 言外之意 艺术境界 味外之味 特定情境 原作者 

分 类 号:G633.3[文化科学—教育学] I20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