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吉林大学经济信息学院
出 处:《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3期26-29,共4页Social Science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3BKS024)
摘 要:精神生活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相对于作为客体的自然和社会来说,作为主体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能力和特性;这种能力和特性是通过不同主体自由自觉地选择自己精神生活的对象体现出来的,因而主体的这种自主性、选择性、差异性和自由性能力与特性就构成了人的主体性。强调主体性,就是强调人的能动性,强调人的意志、能力、创造性,强调人的力量,强调主体结构在历史运动中的地位和价值。精神生活的主体性原则,就是要求在精神生活中不能仅仅把人看做客体,而是要恢复人的主体地位,以人为中心,更要尊重人的主体价值,发挥人的主体力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