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予鹏[1]
机构地区:[1]河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出 处:《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年第8期107-108,共2页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摘 要:自我效能理论是当代社会学习理论巨匠——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所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班杜拉首次提出“自我效能”这一概念,并建立相应的理论。1986年他在《思想与行动的社会基础》这部巨作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自我效能机制,再次完善了这一理论。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人类行为受外部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影响,但不论何种强化都是通过影响自我效能感来影响行为,自我效能感是自我调节系统的核心。因此,对学习而言,当人们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技能并有了目标时,自我效能感就成为学习的决定因素。目前国内介绍自我效能的文章较少,而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索的文章则更少。因此,本文从体育教学实践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之进行分析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关 键 词:自我效能理论 体育教学 社会学习理论 自我效能感 人类行为 调节系统 教学实践 理论与实践
分 类 号:G442[哲学宗教—心理学] G807.4[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