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老子》“无为”的行为主体及丰富内涵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韶军[1]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出  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83-87,共5页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中国老庄学研究"(07JJD770099)

摘  要:《老子》的思想以"无为"为主,"无为"有其特定的主体和丰富内涵。本文根据《老子》原文阐明"无为"的特定主体是"圣人"式的"侯王",由这种主体实行的"无为"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以百姓心为心",二是提出了"安、平、泰"的治国目标,三是要求治国的侯王必须具备特定的素质和修养。三方面的内涵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以百姓心为心"是前提和基础,实现"安、平、泰"是终极目标,圣人式侯王的自身素质建设则是必备条件。"以百姓心为心",目的是使"民利百倍",使国家"安、平、泰",但是如果侯王不具备《老子》所要求的素质,则做不到前两点,"无为"就无法实现。因此三者完美结合之后,才能显示"无为"思想的精妙。

关 键 词:《老子》 无为 侯王 治国 

分 类 号:B223.1[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F275[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