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教育的本体论追问——兼议其教育学建构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侯素芳[1] 

机构地区:[1]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  处:《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年第12期3-5,共3页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基  金: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则课题"个体的教育--教育中人的个体向度的缺失与建构"(课题批准号:GH0605);东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06QN001)的阶段成果之一

摘  要:布迪厄的再生产理论与伯恩斯坦的语言编码理论等研究成果显示,教育并未起到促进社会流动的作用,相反,恰恰是被看作提升社会阶层的教育自身使社会现有阶层间的差别得以复制并合理化。人们要通过教育提升社会阶层,而教育又在维系着现有的社会分层,如何走出这一怪圈?本文试图从个体的视角出发,通过把个体培养成真正自主的主体这一途径,冲击文化资本理论的宿命色彩,借助于个体的生活智慧为个体寻找安顿自身的心灵家园,将有益于我国教育理论的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发展。

关 键 词:个体教育 教育实践 教育学 本体论 价值 追问 文化资本理论 社会流动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G40[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