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场地教学六法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邹超 

机构地区:[1]湖南省湘阴县一中

出  处:《中国学校体育》1990年第1期45-46,共2页

摘  要: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校运动场地狭小,器材又短缺,给上体育课带来一定困难。怎样解决这一矛盾,下面我提供几个办法。一、定位法。根据教材特点与教学需要,课前在有限的场地上画上点、线、圈等标记,上课时要求学生按固定的标记排列队形,练习时其位置不变,但力求教材教法多变。除在原地做各种发展身体素质的徒手体操、绳操、纱巾操、球操、藤圈操、跳绳、立卧撑、原地小步跑、高抬腿跑、徒手模仿等练习外。还可做曲线跑、躲闪跑、绕人运球、前后排双手胸前传接球等练习,使所有空间都得以充分利用。二、轮换法。根据学校运动场地、教学内容、学生的体育基础及健康状况,将学生分成体强组、体弱组,或男生组、女生组,采用分组轮换的教学方法进行活动。如女生由组长带领跑上坡,男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侧向滑步推铅球,以解决场地小、器材不足的矛盾。三、模拟法。教学时将主教材的专项素质练习与基本技术练习结合起来,能较好地解决场地狭小的矛盾。例如在急行跳远教学时,沙坑有限。

关 键 词:运动场地 分组轮换 急行跳远 纱巾操 立卧撑 体育基础 推铅球 曲线跑 徒手体操 滑步 

分 类 号:G807[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