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实践的课程艺术——施瓦布“实践”课程模式述评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静[1] 朱成科[1] 

机构地区:[1]渤海大学教育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出  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8期47-50,共4页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理论与时代创新研究"(项目编号:06JA880012)

摘  要: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是一对紧密联系的范畴,对教育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当今课程理论的"客观性"、"普遍性"受到动摇,"理论霸权"、理论脱离具体情境、价值立场单一、教师和学生权力制约等问题相继出现。要改变课程探究方式的寻求思路,走出思辨化极浓的道路,摒弃对不以实践出发的课程理论的绝对依赖,实现价值立场多元化,追回教师、学生等人员的"审议"权力,保持自身的反思性逻辑超越,将从实践中精取的经验升华为"实践理论"。

关 键 词:施瓦布 课程理论 课程实践 课程探究 

分 类 号:G42[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