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的隐喻与群体性的抗争——基于HK学生罢课事件的社会心理学解读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卫小将[1] 王跃敏[1] 

机构地区:[1]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山西太原030024

出  处:《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第1期28-30,共3页Issues on Juvenile Crimes and Delinquency

摘  要:在现实社会的演绎中,"三本"作为一种符号与其他因素勾连在一起,逐步隐喻化,不再单纯指称"学历"和"学位",而是征显出一种道德评判。这种道德评判激发学生产生"上正真意义大学"的群体性幻象,并诉诸于行动,学校若不能准确解读这种诉求,极可能引发群体性的抗争。

关 键 词:三本 隐喻 抗争 

分 类 号:C912.6[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