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散神不散”一文的通信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曾绍义 肖云儒 

出  处:《美文(上半月)》2005年第6期78-78,共1页

摘  要:肖老师: 您好! 请首先原谅一个陌生人的冒昧。从《文艺报》上得到你现在的单位,故决计写这封信,盼海涵。自从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形散神不散》的大作后,许多评论、研究和讲解散文的同志,便相继以此论断为尺度和要求。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大概是1972年以后吧?),一些大中学校正式或非正式出版的有关教材中,却把您的观点作为对散文佳作的一种“要求”,当作散文的一大“特征”来谈论了,全国新编中学语文课本中也是这样讲的,有些论著、文章中还由此派生出诸如“形散神凝”、“形散神聚”、“形散神收”、“形散神圆”等说法。如果我对尊作理解不错的话,我以为您提出的“要求”是正确的,而以此作为“特点”却还值得讨论。因为您对“形”、“神”的理解主要是着眼于散文的结构笔法的灵活自由,而某些同志则理解成材料与主题的关系——若按后者,即任何作品都应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做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这就无所谓散文的“特点”了。不知您的本意是不是这样,请简复数言,不吝赐教。

关 键 词:形散神不散 散文写作 人民日报 要求 特点 写人 文章 材料 通信 老师 

分 类 号:I056[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