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方利山[1]
出 处:《黄山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12-17,共6页Journal of Huangshan Universit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安徽省政府<徽州文化全书>之<徽州历史人物>子目系列论文之一
摘 要:朱熹和戴震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各领风骚,都曾作出过卓越贡献。朱熹理学主张理得之于天而具于心,“存天理灭人欲”有其特定的时代社会背景和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戴震的批判既为正本清源也针对封建社会严酷现实,返本开新,是新理学的建设,闪现近代的曙光。朱熹和戴震各自在自己所处的中国思想史系列链上实现了徽州人的时代创新精神。朱熹臻广大致精微综罗百代将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完成了中华民族一次历史性的理性超越;戴震则以其出色的“理”论,把握时代精神,成为终结旧理学,勇敢向近代迈步的思想大师。戴震对朱熹虽然学有所承,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又各自有渊源脉络可寻。实求是地评析他们各自的治学特点,追寻其学术心路历程,解读历史的朱熹和戴震,对拓展徽州文化视域,把握徽州文化特点很有益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