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建勋
出 处:《中国韵文学刊》1990年第1期75-80,共6页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摘 要:我国古代学者和现行文学史大都认为,《诗经》变而为楚辞,楚辞变而为汉赋。其实并不尽然。且不说“楚辞”的形成自有其独立的源头,而非由《诗经》所孕育,便是“楚辞”的发展去向又何尝只有“赋”这一条路线?从文学史的事实看,除了对七言诗等其他文体的影响外,“楚辞”在汉代分明有两条主要的发展轨迹。 (一)其词藻、结构等许多形式方面的特点,与荀子的《赋篇》、战国时期的纵横之说等共同构成汉赋的直接源头,后经枚乘的《七发》和伪托的宋玉诸赋(除《九辩》外),渐次演变成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大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