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体间性”看对话中的师生关系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茂华[1] 董晓波[1]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出  处:《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年第12期70-71,共2页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基  金:江苏省教育厅201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指导项目(2010SJD880091);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果之一

摘  要:一、引言后现代哲学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最为流行、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它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理智和文化信条进行质疑的一种方式。主体间性理论是后现代哲学中出现的用以建构交往理论范式的核心范畴,其出现后很快便进入包括教育在内的众多领域。主体间性为主导的对话教学认为,教学不是一个完全的认知过程,而是师生平等交往、

关 键 词:“主体间性” 对话教学 师生关系 后现代哲学 主体间性理论 文化思潮 交往理论 西方社会 

分 类 号:G40-05[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