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象”化“境”——从意、象互文及其文化传承看诗歌意境的语际重塑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关海鸥[1] 郎晓松[1]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出  处:《文艺争鸣》2011年第12期147-152,共6页

基  金:吉林大学2009年基本科研业务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09JC015)

摘  要:意境是中国诗学重要的美学概念,论诗必以意境论之。王昌龄的"诗有三境",皎然的"诗情缘境发",皆说明了诗歌审美体验中意境的重要性,而意境的营造却离不开意象,中国传统"物我同一"的哲学思想使得诗歌常常通过意象来营造意境。但是中国传统诗学用来建构体系的意象与意境这两个至关重要的美学概念却常被误用,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

关 键 词:诗歌意境 文化传承 “境” “象” 互文 美学概念 中国传统 中国诗学 

分 类 号:I207.2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