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海鸥

作品数:14被引量:3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模因论模因语言翻译策略语义模糊性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艺争鸣》《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吉林工商学院学报》《外语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翻译硕士职业化的宽口径培养模式构建
《校园英语》2019年第32期35-36,共2页关海鸥 胡玲 
翻译硕士教育其实是一种职业化教育。为满足新兴市场和职业不断细分过程中对翻译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传统以口、笔译理论研究为基础的翻译硕士教育局限性逐渐显露。这意味着MTI应拓宽培养模式,加强职业化教育。因此,MII在制定教学规划、...
关键词:翻译硕士 职业化 宽口径 培养模式 
模因与互文:文学翻译教学视野解蔽
《高教学刊》2019年第8期102-104,共3页关海鸥 胡玲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模因与互文视域下的文学翻译理论研究"(编号:2013B66)
传统的文学翻译教学以传授翻译技巧为主旨,单纯语言层面的能指-所指转换将整个翻译活动囿于狭隘的孤立文本之中。互文性理论则将文本视为翻译活动的初始入口,从而建立了文本多元阐释的广阔共时空间;关注文化传承与传递的模因理论则从历...
关键词:模因论 互文性 文学翻译教学 
幸福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12期53-55,共3页胡玲 关海鸥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科项目"幸福学视域下的语言形式与内容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5]484号;吉林大学2015教改项目"幸福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德国理性主义代表斯宾诺莎的"理性幸福观"为理论依托,从形而上学的维度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通过语言教学构建学生理性的思维框架,培养大学生理性思考的定式、理性的学习状态、理性的生活方式;通过新的学习理念和方式体验学习...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理性幸福 思维理性 语言理性 
语言个性化认知的理论探索被引量:3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122-125,共4页李新民 关海鸥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1]第356号)
认知语言学在摆脱了行为主义理论束缚,发生了以信息加工为基底、以认知者的心智活动为主体的研究转向之后,继而又发生了以体验哲学为哲学基础、以主观与客观相结合为研究方法、以感知体验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二次转向。由此,...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认知心理学 个性认知 
模因论与互文性:文学翻译研究新视野被引量:6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97-100,共4页关海鸥 徐可心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项目(吉教科文2007第484号);吉林大学2009年基本科研业务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9JC015)
翻译活动是一种社会运作。模因论以文化模因的模仿与传承来关注语言的社会演化;互文性理论则以文本间的嵌合关系来说明文化的集体记忆与多重话语。两者皆从历时与共时角度将文学翻译活动置于社会、历史场域之中。本文从两理论的共相与...
关键词:模因 互文性 文学翻译 
以“象”化“境”——从意、象互文及其文化传承看诗歌意境的语际重塑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11年第12期147-152,共6页关海鸥 郎晓松 
吉林大学2009年基本科研业务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09JC015)
意境是中国诗学重要的美学概念,论诗必以意境论之。王昌龄的"诗有三境",皎然的"诗情缘境发",皆说明了诗歌审美体验中意境的重要性,而意境的营造却离不开意象,中国传统"物我同一"的哲学思想使得诗歌常常通过意象来营造意境。但是...
关键词:诗歌意境 文化传承 “境” “象” 互文 美学概念 中国传统 中国诗学 
关联性思维与模糊语言:中国古代文论审美依托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10期267-268,共2页关海鸥 王莉鹏 胡玲 
吉林大学2009年基本科研业务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9JC015)
传统西方哲学认为变化的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不受时间束缚、永不变化的理念才是真正的实在,独立存在并保持不变。怀特海的过程一关系哲学却一反传统,认为世界在流变中生成,并存在于一定的关系之中,由此引发了对关联性思维的探讨。作为...
关键词:关联性思维 中国古代文论 模糊语言 审美 传统西方哲学 现实世界 客观实在 动态相关性 
汉英模糊语言地位差异的哲学理据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48-49,共2页关海鸥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项目资助(吉教科文2007第484号)
作为文化的载体,言语运用必然受到文化的影响,语言的哲学差异导致模糊修辞在汉英两语言中呈现迥异的地位区别。浓郁的华夏文化诉求使得模糊修辞在汉语中占据了主流地位,英语却因其追求客观性的哲学理念不得不退居次位。
关键词:模糊语言 哲学 地位差异 
模因与互文视域下的译者翻译技能建构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123-125,共3页关海鸥 张荆欣 王黎鹏 
吉林大学2009年基本科研业务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模因与互文性:翻译研究新视野与译者多重角色分析>(2009JC015);吉林大学2010年核心课程<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20102305)
现代翻译研究超越了传统翻译中单纯的文本—文本的翻译范式,其研究视域已扩展到文化范畴,在社会与历史的时空交错中进行横向与纵向解说。翻译研究的超文本时代对译者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模因论与互文性理论结合的视角,...
关键词:模因论 互文性理论 译者 翻译技能 
汉语模糊修辞英译限度的美学解读被引量:3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132-137,共6页关海鸥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资助项目(2007第484号);吉林大学2009年基本科研业务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9JC015)
诗性是中华美学的重要根基,其对意象和感悟的重视和把握使得模糊修辞成为汉语文学表现的主要形式,模糊美因此成为汉语的重要审美特色。针对汉语模糊美感在英译中的磨蚀缺憾,本文从美的生成与接受之审美主体意识形态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模糊美 诗性 理性 审美态度预设 审美接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