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晓亮[1]
出 处:《五台山研究》2011年第4期53-57,共5页Mt Wutai Researches
摘 要:国内大部分学者在进行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时,仍停留在单纯移植西方生态理论,或者发掘经典教义中有关生态的论述进行诠释上面,而忽略了佛教生态观更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于此借用"批判佛教"所引发的问题,对国内学者进行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时的若干盲点进行反思。生态保护问题,绝不只是人类群体与大自然间的技术关系问题,它严重地深刻地同人类的社会问题纠搅在一起。它既是科学技术的,也是文化的宗教的,更是政治的社会的问题。因此,在进行佛教生态观建构时,应深入发掘佛教原有的强烈地批判意识,更好地加入社会实践层面的批判。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12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