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佛教

作品数:53被引量:1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孙晶张文良唐忠毛周贵华李四龙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船山学刊》《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文献》《佛教文化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张文良《涅槃学研究》述评
《宗教学研究》2024年第5期233-234,共2页甘沁鑫 
张文良教授素以华严学研究名重学界,于“批判佛教”、日本当代佛教、《大乘起信论》思想史领域亦有高质量论文、专著产出。在对涅槃学多年潜心研究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张教授新近出版《涅槃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一...
关键词:《大乘起信论》 涅槃学 批判佛教 华严学 张文良 不揣浅陋 嘉惠学林 思想史 
《大乘起信论》思想辨析兼谈日本“批判佛教”
《五台山研究》2021年第3期30-37,共8页张梓波 
《大乘起信论》是中国佛教中影响极大,也是最富争议的论著之一。近代以来,学界围绕该论的真伪问题争讼不已。从文本的语境中看,《大乘起信论》有明确的摄受对象和强烈的修行关切,其目的在于令修行者发起对大乘佛法的信心。关于大乘佛法...
关键词:大乘起信论 如来藏 本觉 批判佛教 
日本近一百年来的佛教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105-111,共7页张文良 贾学霄 
近一百年来,日本学术界在引入欧洲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学、历史学、思想史等方法,在印度佛教、中国佛教、日本佛教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这种研究范式的局限乃至弊端也开始引起反思。另外,围绕"大乘非佛说""大...
关键词:日本佛教 大乘佛教 《大乘起信论》 批判佛教 
弘一法师应对社会批判佛教的策略——以朱子的批判为中心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31-37,共7页王志阳 黎晓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佛教对理学批判的回应与调适研究”(14xzJ016)
以朱子为代表的理学家批评佛教自利、灭绝人伦及迳求上达、不务下学,这实属理学家对佛教的误解,却深刻影响了后世社会对佛教的看法,加深了世俗社会对佛教的误解。面对上述情况,弘一法师主要从佛教徒利他精神、佛教教义与佛法内涵入手解...
关键词:弘一 朱子 误解 应对 
《大乘起信论》与京都学派:回应“批判佛教”的批判
《汉语佛学评论》2018年第1期82-97,共16页廖钦彬 
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一、前言上智大学名誉教授渡部清在《迈向日本哲学研究的新开始:透过检证'西田哲学'的独特性之尝试》(《国际哲学研究》,第3号,2014年)的序言中语带讽刺地指出,现今的日本哲学研究者(特指狭义的京都学派哲学研究者)只偏于日本哲学家的...
关键词:批判佛教 京都学派 《大乘起信论》 
反本质主义:欧陆哲学对批判佛教的映射——从罗森茨维格的视角说开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27-30,共4页涂笑非 刘勇 
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转化’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为例"(15JDSZK017);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项目"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替代全球主义的方法论视角"(教外司留[2015]1098号);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视阈下‘替代全球主义研究’"(2015M581828)
二十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以日本驹泽大学的袴谷宪昭和松本史朗为代表的批判佛教对大乘佛教中的一些关键思想和概念展开了攻击。然而有一个迄今仍被忽视的重要视角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从欧陆哲学中反本质主义与批判佛教相似性的角度来理...
关键词:罗森茨维格 袴谷宪昭 松本史朗 反本质主义 批判佛教 
如来藏的空与不空
《基督教学术》2016年第2期108-118,523,共12页周湘雁翔 
如来藏思想的提出,是在原始佛教空观的大前提下试图解决佛教哲学中主体性问题的重要创举。《胜矍经》在承继般若中观思想和早期如来藏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概念,既坚持了空性,又试图解决主体性问题。同...
关键词:如来藏  不空 批判佛教 
“真常”论的困境与出路
《船山学刊》2015年第6期80-85,共6页刘立夫 马俊 
"真常唯心"论是东亚传统佛教的主流,然而近代以来,对于它的评判却争议不断:一方面,"真常"论含有"神我"倾向,与佛陀的"无我说"相悖,被视为近代佛教衰落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真常"论又是传统佛教的理论基础,彻底否定"真常"论,直接危及到...
关键词:真常唯心 两难困境 批判佛教 人间佛教 
印度哲學關于“無”與“有”的論爭——兼論日本“批判佛教”如來藏觀“有”的邏輯
《佛教文化研究》2015年第1期352-368,552-553,562-563,共19页孫晶 
印度哲學關于'無'與'有'的概念和紛爭,以及引申出來的'無我'與'有我'的論爭,歷來就是印度哲學的主要命題,也是正統派哲學與非正統派哲學的理論分界線。佛教是持'無我'的觀點,但是佛教否認'有我'與吠檀多派承認'無'并非同等意義上的相似...
关键词:關鍵詞:無   如來藏 批判佛教 
印度哲学关于“无”与“有”的论争——兼论日本“批判佛教”如来藏观“有”的逻辑
《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第9期4-10,共7页孙晶 
印度哲学关于"无"与"有"的概念和纷争,以及引申出来的"无我"与"有我"的论争,历来就是印度哲学的主要命题,也是正统派哲学与非正统派哲学的理论分界线。佛教是持"无我"的观点,但是佛教否认"有我"与吠檀多派承认"无"并非同等意义上的相似...
关键词:   如来藏 批判佛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