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维武[1,2]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2]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 处:《哲学研究》2012年第4期55-64,共10页Philosophical Research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9-20世纪中国哲学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编号05JJDZH24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儒学形态与功能的近百年变化与未来展望”(编号09&ZD06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对于鸦片战争以来的19—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者们往往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种看法之不同,并不在于是否承认19—20世纪中国哲学与以往数千年中国哲学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不在于是否承认这一变化的根源来自中国从鸦片战争起被卷入以西方近现代文化为模式的全球性现代化运动,以及由此而来的西方文化及其哲学的大规模传人中国;而是在于如何看待中国哲学的这一历史性变化。其分歧大致可归结为两派观点:一派认为,中国哲学在19_20世纪的巨大变化,对中国哲学传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中国哲学的主流开展自此背离了中国哲学传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