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观

作品数:108被引量:10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高秀昌周传斌杨海文黄敦兵陆信礼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西南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观念性的自然旅程——《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的古希腊哲学史观
《现代哲学》2024年第2期57-61,共5页李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青年马克思的语言哲学研究(1840-1844)”(19CZX002);深圳市“鹏城孔雀计划”高端人才科研启动项目“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视域下的意识形态研究”。
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古希腊哲学史表现为观念性脱离并对立于自然意识的旅程。观念性追求普遍性对于诸个体的内在统一,自然意识则只能把握个别且外在的统一。古希腊哲学一方面作为观念性的表现而对立于自然意识,另一方面作...
关键词:《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 古希腊哲学 观念性 自然意识 自我意识 
试论伍德布里奇《历史的目的》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22年第5期66-73,共8页叶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及重大问题研究”(19JJD770004)阶段性成果。
伍德布里奇为近代美国知名的哲学家,与胡适、罗家伦等中国留美学生有过交往,并深深影响了他们的哲学思想。但是,伍德布里奇对中国史学界产生的影响不止于此。他的史学理论著述《历史的目的》在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对近代史学理论的建...
关键词:伍德布里奇 《历史的目的》 哲学史观 李大钊 活的历史 解喻思想 
试论伍德布里奇《历史的目的》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43-51,85,共10页叶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及重大问题研究”(19JJD770004)阶段性成果。
伍德布里奇为近代美国知名的哲学家,与胡适、罗家伦等中国留美学生有过交往,并深深影响了他们的哲学思想。但是,伍德布里奇对中国史学界产生的影响不止于此。他的史学理论著述《历史的目的》在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对近代史学理论的建...
关键词:伍德布里奇 《历史的目的》 哲学史观 李大钊 活的历史 解喻思想 
理性的历史性与历史的合理性——论黑格尔哲学史观的基础问题被引量:2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5-15,共11页杨宝富 
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专项、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胡塞尔的哲学史观研究”(项目号:YB2016008);2018年云南大学校级文科科研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对黑格尔哲学史观的讨论,不宜将他的个别断言抽象出来进行所谓重构论证或批判分析,而是必须到他的体系内部把握其哲学史观的基础问题。本文认为,黑格尔哲学史观在他的体系内的根据是理性与历史之间的本质关联,即理性的历史性和历史的合...
关键词:黑格尔 哲学史 理性 历史 
冯友兰早晚期哲学史观的特质及其内在转变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47-55,共9页单虹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7AZX00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NKZXA1413)。
冯友兰的三部哲学史著作展现了他作为哲学史家的学养与识见,反映了其哲学史观的内在转变。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冯友兰的哲学史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冯友兰早期的哲学史观凸显了“以西释中”的范式,他将西方哲学作为理解与诠释中国古代...
关键词:冯友兰 中国哲学 哲学史观 范式 
胡塞尔论哲学原创建与哲学史目的论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0年第1期269-286,共18页徐立文 
2017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目的论思想研究”(GD17YZX03)的阶段性成果
对胡塞尔而言,哲学史就是观念的历史。他倾向于将哲学观念本身与其时代性的历史事实剥离开来,倡导一种内部的哲学史观。在通常的印象中,人们倾向于认为胡塞尔较少谈及历史,但实际上后期胡塞尔并不排斥历史的言说,他还概括了历史性的三...
关键词:哲学史观 胡塞尔 目的论 哲学观念 历史事实 时代性 
近年来中国谢林研究综述与展望
《中国哲学年鉴》2020年第1期206-213,共8页王丁 
德国古典哲学向来是国内外国哲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在过去若干年里,相比于一直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康德和黑格尔研究,谢林哲学和费希特哲学一直处在较为"冷清"的状态,这一方面或许缘于既往的哲学史观,即认为费希特和谢林哲学只起到了...
关键词:黑格尔研究 费希特 谢林哲学 哲学史观 德国古典哲学 汉语学界 核心领域 康德 
文史情怀·守正创新·道法自然--李锦全教授学术访谈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1-11,F0002,共12页李锦全 杨海文 
94岁高龄的李锦全教授早年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1960年转入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与教学,文史哲兼通,充盈浓郁的文史情怀。他对中国哲学史的方方面面做过精深的研讨,成果硕富;在此基础上提出"矛盾融合、传承创新"的哲学史观,具有重要...
关键词:中国哲学 哲学史观 哲学观 守正创新 道法自然 
从文德尔班与罗素哲学史观之比较看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之不同被引量:2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6期46-52,共7页刘艳 杨玉成 
文德尔班认为哲学史是先验概念的形成史和发展史,罗素认为哲学史是理性信念的历史,理性信念与社会政治情况是互为因果的。他们两人的哲学史观典型地代表了德国理性主义与英国经验主义的不同立场,或者说,代表了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的不同...
关键词:文德尔班 罗素 哲学史观 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 
胡塞尔哲学史观的基本问题
《哲学研究》2019年第9期88-97,共10页杨宝富 
国家留学基金委2017年“国家公派访问学者”项目;2018年“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专项;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胡塞尔的哲学史观研究”(编号YB2016008);2018年云南大学校级文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胡塞尔的一组题为“哲学史中的目的论”遗稿为关键文本,来揭示他的哲学史观的基本问题。首先,阐明胡塞尔如何通过揭示哲学理念之始创和再创将整个哲学史阐释为一个目的论性质的发展过程;其次,论证他所谓“哲学史中的目的论”的实...
关键词:胡塞尔哲学史观 哲学理念 理性目的论 哲学与哲学史之关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