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余维武[1]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出 处:《中小学德育》2012年第4期8-11,共4页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改革与德育环境重建研究”(批准号:02JAZJD880007)成果之一
摘 要: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的现实,极易造成人类个体道德生活的困惑与冲突,从而导致个体自我同一性的危机,并影响到个体的和谐生存。为了克服自我认同的同一性危机,个体就必须具备有效地应对道德困惑和道德冲突的心理机制,重新建构能够指导其生活的具有相对一贯性的道德价值观格局。因此,在价值观多元社会中,道德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帮助人们发展一套在情理上连贯一致的信念或原则,从而重构道德自我的内在一致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