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典诵读的一种哲学立场——基于主体间性自觉的诵读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钟卫[1] 彭贵川[1] 

机构地区:[1]宜宾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四川宜宾644000

出  处:《学术交流》2012年第9期42-44,共3页Academic Exchange

摘  要:主体间性理论被一定程度滥用,但运用于审美领域特别是审美传播领域却非常恰当。经典诵读活动是一种传统而特殊的审美传播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误区,诵读者特别容易因"经典"之名带来审美疏离感而使诵读流于形式。基于主体间性本体论的立场认识经典诵读活动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审美疏离,更好地实现"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的主旨,有效推进中华文明建设。基于主体间性立场的经典诵读可以体现诵读中多元主体的共在,即文本主体、诵读主体和受众主体通过诵读活动实现主体间的彼此关照,从而完成对社会文明的承续和促进。而主体共在的实现依托于参与者对经典文本建立同情,即"我"以积极靠近的姿态对他者之我建立同情,完成我者与他者的自然融合,排除经典诵读活动流于形式的弊端,从而更行之有效地推进经典诵读活动。

关 键 词:经典诵读 主体间性 他者之我 

分 类 号:I06[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