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凤华[1]
机构地区:[1]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出 处:《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1期80-82,共3页Journal of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基 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B294
摘 要:忠孝是中国古代社会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忠孝道德观,主要调节家庭父子关系和国家君臣关系;清末(1902-1911年)中国训育课程中的忠孝道德观,深受赫尔巴特的训育思想影响,民初(1912-1919年)中国训育课程体系的初步形成。这一时期的学校忠孝道德教育成为向学校公民教育转轨的前夜。A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virtues,the moral outlook of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mainly adjusted the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monarch-subject relationships.In late Qing Dynasty(1902-1911) the moral outlook of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was deeply affected by Herbart moral educational thinking,in early Republic of China(1912-1919)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Chinese moral education initially formed.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