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蔡守红
机构地区:[1]吴桥县新华小学
出 处:《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2年第12期46-47,共2页
摘 要:十年前,课程改革如一阵春风吹进教育大地,新理念、新行为、新方法、新结构、新模式,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面对教育教学的改革大潮,我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发现在《语文课程课标》中“语文素养”前后出现十多次。语文素养是什么?究竟包含那些因素?语文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把握“语文素养”的内涵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问题引起了我的探究与思考。什么是语文素养?用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话来理解,就是:“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课程标准中这样论述道:“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中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既然语文素养包含这么多丰富具体的内容,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课堂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即课内是基础、是根本,课外是继续、是延伸。更准确地说,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除了必不可少的课堂学习外,在一定程度上更得益于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应该“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