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以自识为目的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丁永为[1] 

机构地区:[1]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48

出  处:《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第1期1-4,共4页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基  金: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杜威关于民主与教育关系的思想之演变研究"(编号:10YJC880023)阶段性成果;201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课题"促进素质教育的高校学生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创新人才的心智结构与课堂教学改革"阶段性成果

摘  要:每一个大学人都应有其深思熟虑的课程理念。大学课程应使学生习得同情、求真、务实、创造和自识的品质。其中,自识是不能单独被训练和教育的,它指的是由同情而起、经由求真、务实而达致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并不停歇。每一次创造就是一次自我认识的超越。而超越之后便又由同情而发现自我的紧张与困惑,便又经过求真、务实、创造而再次超越自我,实现自我认识的再次跃迁。

关 键 词:课程哲学 学生评教 高等教育 杜威 

分 类 号:G640[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