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洪杏[1]
机构地区:[1]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哲学部,福建福州350001
出 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1期69-76,共8页Fujian Tribune
基 金: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学以致其道"--近代以来〈论语〉注疏辨正>(2012B15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章一直引起学者热烈的争议。本文就其中两个聚讼不已的论题深入考察了近代以来众多注家的相关论述,指出:一、孔子之道的"仁"的价值取向对孔子之学提出"觉"的品格的要求。无论是孔子对弟子所作的以"近取譬"、"范本引导"为特征的示教,还是曾子、子夏等对先师之训的遵从,无不是由"效"而"觉"以致"道"。二、"仁"、"人"相即不离、相互成全。只有真正领会了践行"仁"德方面的"知(觉)行合一"精神,把"仁"、"人"、"道"把握在一种向着无穷远处动态升进的视野里,才可以说真正理解了"一以贯之",理解了孔子学说的形上之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