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发展与普高语文选修课程的积极应对(上篇)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欧阳昱北[1] 

机构地区:[1]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出  处:《语文教学研究》2012年第11期3-6,共4页

摘  要:一、问题的提出 一是原有学校课程解决了学科设置的问题,却令学习主体失去了自我。清末废科举与兴学校是同步进行的。关闭私塾、书院,勃兴学堂、课程,多以西方科学取代中华经典。读私塾是为了仕途,进学堂是为了职位,所谋都是身外之物。1930年,上海《民国日报》有一篇题为《乡村颓败了》的文章这样写道:“年年大批的毕业学生自乡村跑进都会,不见一个返到乡间”,“乡村小学教师宁愿来都市为书局报馆抄写”,“都会的漩涡卷去了乡村的梁柱,剩下的只有老弱和稚幼”,“乡村衰败了,没有一些生气,和黄褐的土块成了调和的色彩,死静、凄冷、枯暗、荒塞、简陋占据了整个乡村”。当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时做演说,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求学有做官发财思想,是大学的腐败。办学百年至今,情形并没有彻底改变。2012年5月,《中国青年报》刊发钱理群在《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的惊四座之语: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关 键 词:选修课程 《中国青年报》 北京大学 语文 普高 《民国日报》 学校课程 专题研讨会 

分 类 号:G423[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