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俊杰[1] 孙志虹[1] 王乐琼[1] 张洪春[1]
机构地区:[1]河北工业大学
出 处:《芒种》2013年第2期152-153,共2页Mangzhong Literature
摘 要:中国古代文论是一个“言象意”的系统,这种系统由先秦哲学和魏晋玄学所启发,魏晋以下历代文论家而完善。在“言象意”系统中,“言”塑造“象”,“象”蕴涵“意”,又有“气”贯穿其中,构成一个有生命的整体。在声乐学习中,歌唱的艺术表现目的是利用熟练的发声技巧,以优美的语言形象去感染听众,生动而富有感情地塑造歌唱的人物形象,达到声情融为一体的情境意境。中国玄学有“言意之辩”,而文学亦有“言意之辩”,这一点明显地被运用到了中国古代诗词歌曲中。玄学中“言意之辩”最终的理论成果可以表述为言以明象,象以尽意,得意而忘言象,这里突出的是“忘”。而文学范畴中的“言意之辨”理论成果则是文学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表现为形象艺术。忘言忘象的结果是取消文学的合法性,如何在得意之间保留言象的独立价值,正是这一命题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独特之魅力,这一点表现在声乐学习中的语言形象塑造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