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武则天”:对义务教育历史新课标的质疑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倩[1] 

机构地区:[1]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  处:《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3年第3期82-82,共1页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基  金: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2年度课题"论文写作与中学历史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研究"(CJF01202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早在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就已开始渗透到了课程领域中,社会性别概念为课程研究提供了新视野。历史课程标准作为国家政府的法定文本,体现了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对于学生的行为举止、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要求,其文化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毋庸置疑。分析学校课程,考察历史课程中的性别叙述方面我们会发现性别出现了偏差现象,即课程内容基本上体现出的是男性价值体系。新课程改革至今10余年,课程标准、历史教材也不断地修订颁布出版,修订的缘由总是改变之前的缺陷与不足,但是否改变、修订都是合理的呢?答案是否定的。

关 键 词:教育历史 武则天 历史课程标准 20世纪70年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标的 义务 社会意识形态 

分 类 号:G633.51[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