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蒲乐洋[1]
出 处:《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年第12期44-44,共1页
摘 要:死亡对于生命个体是一个非经验的、非实在的、超越了此在时空的世界;这是死亡的超越性质。但是,个体生命在人生历程中又时时关注死亡、目睹死亡,并对死亡和生命以及死亡价值和生存价值进行理性的思考;这是死亡的经验性质。“人何世而弗新,世何人之能故?”(陆机《叹逝赋》)那就是人生的宿命,死亡问题是人类具有终极意义的永恒主题。中国古代史学家多奇伟豪壮之士,他们直言敢谏,也能秉笔直书,以饱尝血泪之艰辛、博览群书之才学、广纳山水之胸襟著成惊世之作。在为后人留下时代不朽的记录的同时,他们却难以从容勾勒出自己的人生,或无从考证,或冤死狱中,或不慎就死,让人不由得为之扼腕叹息。悲剧性的人生,戏剧化的际遇,是机缘巧合,还是命运的使然?是偶然遭遇横祸,还是生命的定然陨落?且观我国最伟大的史学家之一——司马迁在生死之间的纠葛和思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