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对文本多元解读的思考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云峰 

机构地区:[1]贵州省正安县第五中学,563400

出  处:《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年第5期132-132,共1页

摘  要: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于是,文本的多元解读也就应运而生了,结合本人近些年的教育教学积累,对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文本多元解读发表见解。。首先,我们应当承认,文本多元解读是可能的。什么是多元解读?借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应当承认,在一定程度上,文本的多元解读是可能的。因为:1.形象大于思想。人们常说的“形象大于思想”是一种规律性的文学现象,即阅读主体在文本客体制约的同时,又可以主动积极地突破制约,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和“再评价”,而读者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又往往比艺术家主观上对现实的把握要丰富得多、深刻、活跃。所以,读者的“再创造”或“二度创作”为文本的多元解读提供了可能。

关 键 词:语文教育教学 多元解读 文本 初中 《语文课程标准》 “再创造” 艺术形象 尊重学生 

分 类 号:G633.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