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MSCT增强与MPR、MIP及VR重建技术诊断颈动脉体瘤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继亮 田茂尧 黄超 安永华 杨胜发 罗应斌 

机构地区:[1]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贵州铜仁554300

出  处:《中国医学工程》2013年第6期30-30,32,共2页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

摘  要: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也称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是化学感受器肿瘤的一种,常见于颈总动脉分叉部,临床上较少见。由于其部位的特殊性,临床上较易误诊,而且具有内科治疗无效、外科治疗风险高等特点。过去对CBT的术前诊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主[1],但DSA毕竟是一种有创检查,而且费用贵并具一定的手术风险,导致很多患者不愿接受。

关 键 词:颈动脉体瘤 CT增强 技术诊断 MPR MIP 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化学感受器肿瘤 

分 类 号:R739.91[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