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感受器肿瘤

作品数:42被引量:5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陈景熙许东辉李志民苏旭李秀东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新疆医科大学学报》《中国现代医药杂志》《山东医药》《中国误诊学杂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双侧颈动脉体瘤所致头痛1例报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8年第7期652-653,共2页陈虹秀 徐忠良 邢英琦 刘影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多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外膜下方的动脉鞘内,肿瘤来自副神经节组织的非嗜铬副神经节,故也称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arotid body paragangliomas,CBP)。颈动脉体瘤对...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 双侧 化学感受器肿瘤 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 副神经节组织 头痛 颈总动脉分叉 功能调节 
颈动脉体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被引量:4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5年第4期366-367,共2页郭宗正 陈洪茂 郝向军 夏国昌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起源于神经脊副神经节细胞的化学感受器肿瘤,又名副神经节瘤,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本研究旨在探讨颈动脉体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 颈动脉体瘤 超声表现 化学感受器肿瘤 神经节细胞 副神经节瘤 动脉分叉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临床价值
《浙江临床医学》2014年第2期312-313,共2页张敏青 颜道茹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正常颈动脉体是一个细小的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粉红色组织,位居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外鞘内。颈动脉体瘤属于良性肿瘤,发病率低,好发30-60岁,女性多于男性。因其所处...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临床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化学感受器肿瘤 颈总动脉分叉 颅神经症状 以手术为主 
颈动脉体瘤的诊疗进展被引量:1
《国际外科学杂志》2013年第12期793-796,共4页戈小虎 阿力木江·沙吾提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又称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副神经节,是一种罕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CBT生长较为缓慢,发病率约为0.012%,无年龄差异,大多数为良性,但有2%~9%会发生恶变,女性发病...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 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 化学感受器肿瘤 诊疗 颈总动脉分叉 年龄差异 发病率 CBT 
16-MSCT增强与MPR、MIP及VR重建技术诊断颈动脉体瘤
《中国医学工程》2013年第6期30-30,32,共2页李继亮 田茂尧 黄超 安永华 杨胜发 罗应斌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也称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是化学感受器肿瘤的一种,常见于颈总动脉分叉部,临床上较少见。由于其部位的特殊性,临床上较易误诊,而且具有内科治疗无效、外科治疗风险高等特点。过去对CBT的术前诊断以...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 CT增强 技术诊断 MPR MIP 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化学感受器肿瘤 
侧颈部肿块的社区急诊处理
《中国社区医师》2012年第17期8-8,共1页郭秀丽 
成人常见的以侧颈部肿块为体征的疾病鉴别 血管性肿块 血管性杂音是本病的共同点。 颈动脉体瘤为化学感受器肿瘤,起源于副交感神经节细胞,肿瘤位于颈总动脉分叉的外鞘内,大小1-10cm不等,有近5%的恶变率。 临床表现:发病率男女相...
关键词:颈部肿块 急诊处理 化学感受器肿瘤 交感神经节细胞 血管杂音 社区 颈总动脉分叉 颈动脉体瘤 
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1例被引量:1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年第3期247-247,共1页张妮 姜小军 丁玲 
患者,男,50岁。4年前发现右侧颌下包块,局部无红肿。查体:右颌下触及一约6.0 cm×4.0 cm×3.0 cm大小包块,质中,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尚可。彩超提示:右颌下腺后外侧低回声团块。全麻下行右颌下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颈动脉,界...
关键词:病理学诊断 化学感受器肿瘤 颈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体瘤6例诊断价值被引量:1
《交通医学》2011年第2期201-202,共2页朱红梅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颈动脉体瘤6例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头沿颈部两侧颈总动脉区向上纵横切扫查。观察肿块内部血流分布情况,分析频谱形态,测量血流峰值速度、阻力指数等参数。结果:超声表...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 化学感受器肿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颈动脉体瘤19例手术配合
《福建医药杂志》2010年第4期147-148,共2页黄雨燕 周惠娜 杨秋香 
颈动脉体瘤(CBT)是一种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多发生于单侧。某些病例有家族性发病史,其双侧发生率为25%;而非家族性发病者,其双侧的发生率为3%~5%。1999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血管外科共收治颈动脉体瘤患者19例,均行手术...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 手术配合 化学感受器肿瘤 非家族性 2009年 血管外科 手术治疗 手术效果 
颈静脉鼓室球瘤显微手术患者的护理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9年第1期35-36,共2页林海燕 陶朵 许耀东 植少娟 
颈静脉鼓室球瘤是颈静脉一鼓室副神经节瘤。副神经节瘤属化学感受器肿瘤,也称为血管球瘤或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为一组组织形态学相似,来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主要有非嗜铬染色的嗜铬细胞所组成。颞骨为其好发部位之一,与颞骨有关...
关键词:颈静脉鼓室球瘤 显微手术 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 鼓室副神经节瘤 化学感受器肿瘤 护理 组织形态学 神经嵴细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