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反思的实践意义及其限度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周兴国[1] 吴佩佩[1] 

机构地区:[1]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241000

出  处:《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第10期29-33,38,共6页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基  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农村学校改进的制度分析与路径选择研究”(11YJA88017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反思”渐成流行概念,以至于一般的教育工作者,或者以其自身的经历表明反思的必要性,或者以其实践困惑表明反思的不可或缺,对这一概念所涉及的内容进行阐发。人们对教学反思如此看重——据说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以至于一些学校、教育行政和管理部门甚至将教学反思制度化。然而,教学反思的实践效果似乎又不尽然。经验表明,“相当数量的一线教师并没有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此现象又进一步引发人们的思考。人们倾向于认为,教师的教学反思之所以不见成效,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师缺乏自觉的反思意识、有效的反思形式、理论支持和集体反思的氛围;或者认为教师对反思的认识错位、有功利化思想和教育理论素养欠缺;幽或者认为教师“没有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合理性进行质疑,教学反思缺乏系统深入和有证据的思考以及缺乏同伴和专家引领”。

关 键 词:教学反思 实践效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教师专业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意义 教育理论素养 教育工作者 

分 类 号:G420[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