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凌兴珍[1,2]
机构地区:[1]四川师范大学社科学报编辑部 [2]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成都610066
出 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31-44,共14页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化边疆建设与边疆教育转型--1935-1949年西部边疆师范教育研究"(批准号:11YJAZH056);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民国四川师范教育研究"(批准号:09SA034)
摘 要:国民政府时期,在边疆危机与民族国家建设背景下,刘文辉主持的西康政府,秉持"化边地为腹地"的"新西康"建设方略,高度重视教育及师范教育对边民的化导作用,西康教育及师范教育因此得以再兴与发展起来,并以西康建省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表现为由地方自主零星兴办向中央资助地方兴办发展,后期表现为由中央统管与地方分区推进向结构调整和质素提高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而且,它的再兴和发展,是在政府的规划主导和汉化边民的指导思想下实现的,并与边地的国民教育、边民教育的推进相配合,且以抗战期间西康建省后的发展最为迅速,这使其既带有浓重的官方色彩和计划性,又难免具有粗放发展与质量低劣的时代局限,使其对西康教育、文化、社会进步乃至边民的国族国家意识养成的化导与推进作用较为有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