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天普大学哲学系,美国费城19122 [2]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出 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118-126,共9页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摘 要:编者按:癸巳岁末,美国学者约瑟夫·马格利斯教授与中国学者谷鹏飞副教授就当代西方文化与美学界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马格利斯以后达尔文主义关于自然进化的理论为起点,提出了建构一种具有"文化形上学"维度的"人文科学哲学"。这一哲学形态以"人的本质"问题为中心,比照生物进化及生物种属特性,厘定"人的本质"为先天生物属性与后天文化属性引导性的具有"意向性"特征的"混杂"建构。谷鹏飞回应了马格利斯的基本主张,并分析了将后达尔文主义观念运用于人文科学哲学相关领域研究的可能性及限度,提出了"人的本质"之"意向性"与"混杂"建构属性:既然所揭示的是人类文化的深层生成结构,那么它就应该可以用作全球文化与美学通约的基础设想。二人讨论的结论是,对人类一切文化与艺术形态的相关承继、革新与阐释,都只有基于"人的本质"之"混杂"属性,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切近事实真相,获得理论的效力。本讨论的意义在于:既可以为当今人文科学哲学领域流行的各种科学主义、本质主义、还原主义,亦即那些力图使人文科学走向"规范化"的自然科学式社会文化思潮去魅,使人文科学研究重回其应有的领地,又可以警醒当今各式各样的文化霸权主义,凸显民族文化形态的合法性、平等性与可对话性,为全球多元文化的对话交流提供一个基本的理论平台,也为各种新型的美学形态提供一种基本的理论参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