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冉月[1] 

机构地区:[1]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分校

出  处:《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4年第3期70-71,共2页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摘  要:70年代,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指出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已经具有的信念、判断或自我感受。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在学业上表现出能够坚持、轻易不放弃,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则表现出学习态度消极且自卑。该理论被提出后,教育教学领域开始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有学者从归因观来讨论,认为教师要给学生进行归因指导。有教育家从学习策略角度来研究,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技能来帮助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笔者尝试着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在英语教学中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问题。

关 键 词:自我效能感理论 英语教学 学生 归因指导 学习策略 70年代 心理学家 学习态度 

分 类 号:G633.41[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