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谓性”与“仁义内在”的一致性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冰[1]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  处:《中国哲学史》2014年第1期12-17,11,共7页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先秦主流价值的奠基与变迁"(10JJD720004)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孟子同告子关于"性"的辩论中,告子引"生之谓性"作为自己"食色性也"人性论的立论依据,反对孟子"仁义内在"的性善论。这就涉及到怎么理解"生之谓性"的问题。告子以白之于白物的思维方式理解"生之谓性"的含义,又抽象孤立地看待人的"食色",以食色之于人如同白之于白物,从而符合其理解的"生之谓性"。孟子反对的是告子对"生之谓性"的抽象理解,而非从原则上反对"生之谓性"。恰恰相反,孟子所说的"仁义内在"之性善论,其义也就是说人的"食色"等实存活动内在地就具有着道德的规定性,仁义本就内在于人的形色实存中。此正是从"生之谓性"的真实意蕴上去阐释人性,故"生之谓性"原则与"仁义内在"的人性内容是一致的。

关 键 词:生之谓性 仁义内在 实存 性善论 

分 类 号:B222[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