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

作品数:10被引量:4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生物学性善论休谟问题因果问题因果必然性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天津社会科学》《中国哲学史》《人文杂志》《玉林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校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初探被引量:5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年第23期6-8,17,共4页宋宏涛 李小蒙 徐冰 郝晓冉 向本琼 
北京师范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实验教学中心网络平台建设”(编号:18-01-05)。
为配合实验室日常管理、数字课程及虚拟仿真实验建设的需要,开发搭建了“三平台一系统”的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化管理平台。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中的资产和耗材管理平台实现了实验室管理日常业务流程一体化;实验教学资源平台解决...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平台 生物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被引量:11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9年第5期7-12,共6页徐冰 向本琼 李小蒙 郝晓冉 雷维蟠 王宁 宋宏涛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项目
实验教学是本科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改善实验设备、经费、教学学时等因素对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限制,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根据自身实验教学目标和内容,构建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学生通过网络...
关键词: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生物学 
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被引量:7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年第3期7-9,共3页李小蒙 向本琼 于明 徐冰 
生命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
高校实验室安全是保障高等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管理和保障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稳定运行。在此基础上,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搭建了由三层次实验室安全教育和三大类安全管理制度组...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 安全教育 管理制度 保障体系 
鸟类识别与野外工作方法虚拟仿真实习教学系统的设计被引量:7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年第10期113-116,139,共5页徐冰 雷维蟠 王宁 张雁云 郭冬生 董路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理科基地野外实践能力提高项目(J1210075):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项目
为减少师资、物候、天气、经费、教学学时等因素对野外实习的影响,构建了鸟类识别与野外工作方法虚拟仿真实习教学系统。该系统由路线导览、背景知识、鸟类识别、样线调查和鸟类环志5个模块组成,有学习和考核两种模式。学生可通过网络...
关键词:鸟类识别 野外实习 样线调查 虚拟仿真 
“孝”之“怨”与性善论的基础被引量:4
《哲学动态》2014年第12期46-51,共6页徐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先秦主流价值的奠基与变迁"(10JJD720004)的阶段性成果
“孝”的观念在儒家思想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一个人修身成德的基础,故日:“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悌”是行“仁”的根本。君子修身、成就圣贤,必从“孝悌”始;只有立足于“孝悌”,方可“亲亲...
关键词:“孝” 性善论 “怨” 儒家思想 “仁” 终极价值 道德规范 孝悌 
具体因果关系的必然性:“休谟问题”核心含义分析被引量:3
《人文杂志》2014年第11期7-14,共8页徐冰 
"休谟问题"有因果性的必然性问题和具体的因果关系问题这两个不同的层次。在因果性的必然性层面上,又有人类因果性思维的必然性和现象的因果性必然性两层含义,在因果性思维形式之下才有对现象之因果必然性发问的问题。但仅凭因果关系的...
关键词:休谟问题 因果问题 因果必然性 具体因果关系 
从《新唯识论》量智说的内在困境看熊十力量论之未作被引量:1
《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42-44,共3页徐冰 
如何把知识论纳入儒学理论体系是关涉到实现儒学的现代转换的重要问题。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力图一方面要彰显性智把握本体之终极真理义;另一方面又要肯定量智认识经验界的价值,但其"量论"之未作使得这一理论构想未能完成。究其原因,...
关键词:量智 量论 性智 习心 
“生之谓性”与“仁义内在”的一致性被引量:5
《中国哲学史》2014年第1期12-17,11,共7页徐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先秦主流价值的奠基与变迁"(10JJD720004)阶段性成果
在孟子同告子关于"性"的辩论中,告子引"生之谓性"作为自己"食色性也"人性论的立论依据,反对孟子"仁义内在"的性善论。这就涉及到怎么理解"生之谓性"的问题。告子以白之于白物的思维方式理解"生之谓性"的含义,又抽象孤立地看待人的"食色"...
关键词:生之谓性 仁义内在 实存 性善论 
也说告子的“不动心之道”——与董卫国先生商榷
《船山学刊》2014年第1期100-103,共4页徐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先秦主流价值的奠基与变迁(10JJD720004);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项目"儒家教化思想研究"(YB20091002701)
孟子转述告子的"不动心之道":"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之言向来令人费解。这句话既然是告子表述自己所认为的达到不动心的修养之道,那么告子在这里的"言"、"心"、"气",都应该是指达到不动心的根据和方法,是有其针对性的,...
关键词:告子 孟子 不动心 “言” “心” “气” 
论牟宗三先生中西哲学的分判与会通思想被引量:1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80-84,共5页徐冰 
牟宗三认为中国哲学关注的是"人",以"生命"为中心,重主体性与内在道德性;西方哲学关注的是"自然",以知识为中心,重客体性。佛教天台宗之"一心开二门"的思想可为中西哲学的会通理论上提供一个整体架构。真如门就相当于康德所说的智思界,...
关键词:分判与会通 主体性存有论 两界划分 智的直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