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琳琳[1]
机构地区:[1]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出 处:《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6期9-11,共3页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基 金:2011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社会工程哲学视阈下的大学生良性虚拟自我意识养成研究"(WSZ201117)
摘 要:受传统文化影响,我国历史上"自我"观念发育不够充分,个人的自我意识往往通过非理性方式体现出来。进入网络时代后,便导致了非理性的"虚拟自我"大量涌现以及人们对网络环境的痴迷。文章从传统文化的特点、网络媒介文化对理性自我的影响等方面对大学生迷恋"虚拟自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旨在探索网络"虚拟自我"现象的文化背景成因,进而找到建构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途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