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景海峰[1]
机构地区:[1]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哲学系
出 处:《哲学动态》2014年第4期11-17,共7页Philosophical Trends
摘 要:从诠释学的理路,而不是既有的思想史或儒学史的方式,我们大致可以把儒家经典诠释的形态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围绕着文本的注疏式理解,意义的生成和扩展也是在字斟句酌的解释之中完成的;另一种即观念的演绎,文本只是作为材料被不断地选取并加以阐发。前一种方式较为符合古典知识相对封闭的传承要求,而后者则充满了现代性发散与扩张的色彩,由此形成了不同文明传统之间的自由穿梭态势和观念的交织与叠加。宗教传统宣教式的经院哲学和古典儒家的经学形态,比较接近于第一种方式,而近代以来的系统哲学创造则大大地充实了后~种做法的内涵。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儒学的发展及其思想内容的扩张,主要是通过经学形式来实现的;只是到了近代,随着西学东渐和现代性的不断浸润,其选择的方式才有了多元化的可能,并且在哲学创造的形态之下得到了一定的延续和发展。作为经学的儒学和作为哲学的儒学是儒家诠释的两种基本形态,就具体内容而言,它们各自的形式又可以是多种多样和丰富多彩的,这里只是以宏观类别来概言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