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GB/T4789.7-2008检验方法的改良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茂义[1] 胡婕[1] 胡静荣[1] 陈婷[1] 毛春林[1] 石韬[1] 益琼[1] 李斌[1] 杨中香[2] 

机构地区:[1]湖北省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荆州434000 [2]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出  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年第2期101-103,共3页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摘  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简称Vp),属于弧菌科,弧菌属,大量分布在海域沿岸、江河人海口,对人类具有致病作用,可引起食物中毒、感染性腹泻及伤口感染等疾病,严重者可以威胁生命。1950年藤野首先从大阪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到此菌,目前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病原菌,也是我国沿海城市最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近年来已经取代沙门菌占据首位。

关 键 词: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事件 细菌性食物中毒 改良 验方 感染性腹泻 致病作用 伤口感染 

分 类 号:R378.3[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