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后期儒学的“心学化倾向”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邢丽菊[1] 崔英辰[2]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 [2]韩国成均馆大学韩国哲学科

出  处:《世界哲学》2014年第4期112-123,共12页World Philosophy

基  金: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3AZD024);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朱子学研究精华集成"(项目编号12JZD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18—19世纪的朝鲜儒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较明显的"心学化倾向"。畿湖学派学者巍岩和鹿门在"心是气"的学派宗旨基础上推导出了"心性一致"。巍岩认为"心是气"的气是湛一清虚的本然之气,本然之心由此纯善的本然之气构成,故心性一致。鹿门继承了这种"湛一之气",并将其进一步发展为"理气一致,心性同实"。岭南学派的寒洲也在朱子和退溪的"心合理气"理论基础上推导出了"心即理"。他以"心为太极"为论据指出,本心就是天理。虽然他们三者都在性理学的术语和逻辑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一套学问体系,但均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了一种心学化倾向,由此也反映出朝鲜后期儒学内在的"求心性"特征。这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思想背景紧密相关。

关 键 词:朝鲜儒学 心学 心是气 心性一致 心即理 

分 类 号:B3[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