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宋宽锋 Song Kuanfeng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出 处:《孔子研究》2018年第6期46-54,共9页Confucius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政治哲学史研究范式建构与牟宗三儒家‘新外王学’例证性研究"(项目编号:12XZX00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孟子"义利之辨"的政治哲学意蕴在于呈现了"出于利的政治"与"出于仁义的政治"及其思考方式之间的分歧和争执。"出于仁义的政治"就是"仁政","仁政"就是为政者优先考虑"民"的利益的"政治"。"仁政"有其制度之维,为政者的"仁心"必须通过"仁政"来使自身得到落实和客观化。孟子"仁政"构想落空的主要根源在于其制度设计的不合时宜,而并非缺乏对制度的关注和设计。虽然"人君"所具有的"不忍人之心"为"仁政"的施行提供了内在根据,但是单纯依据"性善论",孟子却无法解释"政刑"乃至"政治社会"存在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